触目惊心!工业机器人变“冷血杀手”发表时间:2022-07-18 09:45作者:LiSha 全球工业机器人短短几年销量成倍剧增。而中国自2013年起就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贡献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机器代人”“人机协作”的概念在人们意识里逐渐加深,随着我们向越来越自动化的世界发展,我们如何到达一个机器人和人类可以和谐共处、分工协作的和谐点? 目前工业机器人对人类来说还太危险,无法与人类安全共处,它们非常擅长单调的工作高速移动重物,但它们的移动非常的机械没有智力,如果它们与人类接触,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亡。 工业机器人在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它使用的安全性也是值得我们重点去关心的话题。 一则事故案例:一员工违规进入机器人单元取物,结果被机器人压在输送机上,产线另外一边的两个人听到惨叫声之后打算去营救,途中路过另外一台机器人的活动活动范围内,结果这两人又被另外一台机器人按在了输送机上,短短几秒钟,机器人连伤三人,满屏的惨叫声,触目惊心。 事故现场的机器人单元没有设置任何防护措施,别说安全围栏,就连一条警示带都没有,是一个敞开式的工作空间,员工可以随意进入机器人活动范围内,就这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机器人运行速度高达4m/s,一眨眼的功夫机器人就过来了。 工业机器人是庞大危险的设备,在日本机器人规格书中有明确要求机器人要用安全围栏围起来。而且要设置安全锁,当安全锁被打开时,机器人会立马停止运行。安全围栏及安全锁的成本都很低,而企业的不重视,由此,埋下了隐患,发生事故只是时间问题。 实际上,工业机器人伤人事件还不少: 案例一:员工违规进入铸锭码垛设备活动区域,当场致死! 案例二:惨烈!车间机械人瞬间将工人推入工位! 案例三:惨烈!车间机械人机器手臂失误将员工推进炉内! 案例四:机器人“吃人”事故时常发生,安全规程岂能置若罔闻! 。。。。 如何才能有效地防范机械伤害事故呢?机器人是否能够实现与人协作? 广义上来说,协作机器人诞生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机器人想要实现更强的技术特性,完成更多工艺场景的开发,首当其冲的必然是以协作机器人代替人手部分。众所周知,从工业机器人到协作机器人,并不只是将速度调慢,实现各关节的参数调控,更主要的,是整体安全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在类似作业流程中,协作机器人的整体作业精度和稳定性非常高,并不输工业机器人。 据了解,在协作机器人部分技术上,法奥协作机器人率先实现了核心零部件自产自研,有效解决了国内同类产品依靠进口的问题,在协作机器人的生产周期,技术领先以及各方面都实现了自主性。破除了长期以来,国外技术对国产协作机器人卡脖子的现状。法奥开发了高功率密度比的驱控一体化关节,永磁无刷,力矩电机,抱闸式刹车,双光编码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有效解决了国内同类产品依靠进口的问题。电机作为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关键部件,其中又涉及到电机设计与驱动控制、碰撞检测与安全防范机制等技术,影响着机器人在复杂动力学建模与拖动示教轨迹复现等问题。模块化设计方式,在这种即装即用的关节上,法奥在驱控上更进一步,自主研发了高级控制算法,能够自适应末端负载变化。 得益于领先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法奥协作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0.02mm,有效满足了工艺应用精度要求。与人非常类似,优秀的协作机器人使得法奥协作机器人能够执行传统机器人无法完成的高难度任务,在更多新场景中将充分释放机器人的应用潜力。与此同时,法奥协作机器人的控制箱大小仅如一包面纸,这使得在复合机器人的方案中,能够有更多空间承载集成,让最终的复合机器人使用更如鱼得水。 当然,许多企业都做好了手的部分,却在面对复合机器人移动时出现定位偏移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实现复合机器人手脚协同,在导航定位方面,法奥一方面采用1ms的控制周期,实现了在5G环境下,更短暂的控制周期,实现了复合机器人的更精准匹配。 法奥协作机器人在融合了激光导航技术,配备内置传感器、视觉和成熟的软件后,作业过程中依然呈现出与人状态十分接近的“眼”、“手”、“脚”并用特性。 整体而言,法奥协作机器人自带的视觉定位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主判断,精准引导机器人执行任务,完成需指令状态的确认。法奥协作机器人占地面积小,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协作机器人编程简单,则有效节约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加快换产速度。同时,在性价比方面,基于自主研发的协作机器人,法奥协作机器人产品较国外产品有明显显著的优势,有望有效节约用户智能制造成本。 |